不良資產拍賣如何走出怪圈?
作者:匿名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2015年5月11日 修改:2015年12月15日 所屬分類:行業動態 訪問統計:1158
據了解,當前在國內各家銀行和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加速拋售資產和市場承接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下,已有多家金融機構近期舉行的不良資產拍賣會陷入了“只賺眼球不賺錢”的尷尬境地。
標的是否容易消化成關鍵
銀行業界人士表示,拍賣抵債資產最關鍵是要看標的物的升值潛力,以及買家是否容易“消化”。
以今年某家銀行舉行的同類型的拍賣活動為例,金額較小的住宅、繁華鬧市的商鋪及用地最容易拍賣出去,而成幢的大廈、市郊的土地等由于涉及金額較高,或者要承擔與業主有關連帶的責任太多,拍賣結果不盡人意。
調動買家和中介積極性
中行方面則吸取了以往經驗,早在年初已開始籌辦該次聯動拍賣活動,做了大量的前期市場摸查等鋪墊工作,鎖定了位于廣州、增城、中山、惠州、佛山、陽江等地的40多個拍賣標的物,最終選定了其中最有經營潛力的31個,賬面價值達7.5億元。
業內人士總結以往銀行抵債資產流拍時發現,許多買家具備購買的資格和實力,但由于資金周轉困難,只能“望樓興嘆”。這次中行廣東省分行按照目前的按揭政策與信貸政策,對抵債資產聯動拍賣會上成交的資產進行最高7成的按揭融資與貸款,大大增加了拍賣會的吸引力。
為充分利用中介機構的社會力量,中行采取與中介聯動拍賣方式,有別于其它銀行只委托一家拍賣行、一家律師事務所進行拍賣的做法。
盡管這次中行拍賣活動大獲成功,但下一次活動還會有如此佳績嗎?業內人士并不樂觀。銀行抵債資產隨著拍賣活動的深入,有升值潛力、容易消化的抵債物將越來越少,能拿得上臺面的拍賣標的也越來越少。
銀行體制改革開拓新路
剩下的抵債物該如何處置,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有三種辦法:首先是再降價賤賣出去,這種方式可以很快地把抵債物處理掉,但是銀行的損失會增加;其次是考慮用打包、分拆等重新包裝的手段向買家推銷,這種方法也許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資產,不過對銀行方面的技術和人員要求比較高;再有就是考慮向海外投資者推銷這些不良資產,但銀行在這方面仍有許多政策的壁壘。
銀行人士表示,海外的投資渠道和信息比較豐富,融資手段也多,向海外投資者推銷不良資產是一條出路,但銀行方面需要更高的“打包”技巧,也需要更高素質的投資銀行人才?磥,銀行處置不良資產的出路,還是在于自身體制的改革及素質的迅速提高。
